“童”是一家亲 潮玩三月三 非遗薪火传
   浏览次数:256   发表时间:2025-4-3
春潮涌动歌如海,八桂风情润童心。3月31日,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童’是一家亲 潮玩三月三”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将非遗元素融入民俗体验中,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绚丽火花,吸引了数百组家庭共赴文化之约。
活动现场,玻璃大厅内热闹非凡。来自市群众艺术馆的少儿合唱节目咸水歌《老街阿婆出新牙》,用古老渔歌唱响疍家现代新生活,赢得市民游客不绝的掌声。
紧接着,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孩子们以热情舞步演绎壮乡风采,带来舞蹈《铜鼓声声舞八桂》。
最受欢迎的当属竹竿舞互动环节,竹竿舞不仅寄托着壮乡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也象征着壮乡儿女喜迎八方来客的热情。
各族少儿手牵手灵活跳动,竹竿的碰撞声与参与者的欢笑声交织,市民游客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中感受着浓浓的壮乡风情。
童伴悦读家庭图书馆内,馆员以绘本《一起来过三月三》为纽带,带领亲子家庭穿越历史,感受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球的魅力。从壮族“抛绣球定情”的古老传说,到壮族纹样的象征,孩子们在故事中触摸到了非遗的温度。
在绣球创意手工环节,孩子们手执画笔,将古老的图腾用童真的笔触赋予新的生命力。
走进海丝路阅读馆,一场山歌对唱火热上演。“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啰!”孩子们身着民族服饰,稚嫩的童声与悠扬的调子相和,引得市民游客纷纷跟唱,现场秒变“微型歌圩”。馆员将壮族歌圩的历史娓娓道来,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着非遗的魅力。
活动还设置了彩蛋绘制环节。馆员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彩蛋的文化寓意,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创作兴趣。
彩蛋作品融入了孩子们对壮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无限创意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一家、广西首家美猴王书屋内,一场“非遗+西游”的奇幻之旅同步开启。馆员为读者们讲述了猴在古老传说中的神圣地位,以及它为什么象征着智慧、勇敢和力量。
接着,孩子们手握画笔,在空白面具上挥洒灵感:有的画上铜鼓纹样,有的添缀绣球纹样……活动尾声,小读者们独一无二的“壮族美猴王面具”齐齐亮相,传统纹样与经典IP碰撞出的文化火花。
活动期间,“‘童’是一家亲 多彩民族乐”少儿民族绘画作品展展出20余幅少儿绘画作品,孩子们用稚嫩笔触解构非遗,把铜鼓、绣球、五色糯米饭等化作会讲故事的色彩符号。
馆员精选《壮剧》《刘三姐歌谣》等非遗主题图书,同样吸引着到馆市民游客驻足翻阅。
此次“‘童’是一家亲 潮玩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以“非遗+”模式打破时空界限,让广西三月三与非遗“激情碰撞”,营造出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同时,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童”心携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