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丨民族团结小知识8问8答
   浏览次数:1208   发表时间:2023-3-21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的政治基础和内在要求。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也就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当前阶段,民族团结依然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基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民族工作的小知识。


1


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2)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3)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

(4)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5)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6)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4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活力。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建立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违法犯罪活动。


5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发动各方面力量,采取多样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6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一是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四是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7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山水盐边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5号